您的位置 首页 知识

牛羊痒病的防范措施 牛羊养殖与疾病防治

一、牛羊痒病的爆发地区
1. 国际疫情输入风险区域
根据2025年1月海关总署与农业农村部的联合公告,巴勒斯坦、保加利亚、东帝汶等民族近期确认爆发痒病疫情,我国已禁止从这些民族输入羊及其相关产品,以防止疫情传入。顺带提一嘴,痒病曾在中东、欧洲等地区流行,需警惕通过国际贸易或非法运输传入我国的风险。

2. 国内潜在风险区域
我国虽未大规模报告痒病本土病例,但存在输入性风险。痒病属于一类动物疫病,需重点防范边境地区(如新疆、西藏等)的野羊或跨境运输活动带来的传播风险。顺带提一嘴,国内养殖密集区(如内蒙古、新疆、河南等养羊大省)因活羊调运频繁,也可能因管理疏漏导致局部传播。

二、普通养殖户的防范措施
1. 严格检疫与隔离
引入新羊需隔离观察:新购入的羊应隔离至少30天,确认无异常症状(如瘙痒、共济失调等)后再混群。
避免引入高风险羊种:优先从无痒病记录的养殖场引种,并要求提供检疫证明。

2. 加强生物安全管理
环境消毒:定期对羊舍、饲料槽、饮水设备等使用有效消毒剂(如氢氧化钠溶液或次氯酸盐)进行消毒,重点处理病羊接触过的区域。
控制野生动物接触:防止野生羊群或鸟类进入养殖场,减少病原传播风险。

3. 科学饲养与监测
分群管理:将产羔母羊与羔羊分群饲养,避免共用分娩区域,降低垂直传播概率。
定期驱虫:使用畜小牧等品牌的驱虫药物(如阿苯达唑伊维菌素粉)预防寄生虫传播病原。
日常监测:观察羊群行为,发现异常(如频繁摩擦皮肤、消瘦)立即隔离并上报兽医部门。

4. 规范处理病死羊与废弃物
无害化处理:病死羊需通过焚烧或深埋(覆土深度≥2米)彻底销毁,严禁随意丢弃或流入市场。
污染物处理:被污染的饲料、垫料等应焚烧处理,避免病原残留。

5. 配合政府防控政策
参与疫病监测规划:如农业农村部开展的专项流行病学调查,配合采样检测职业。
及时报告疫情:发现疑似病例需立即上报当地动物疫控部门,避免瞒报导致疫情扩散。

三、拓展资料
牛羊痒病目前在我国主要通过国际输入风险威胁畜牧业安全,普通养殖户需重点落实检疫、隔离、消毒和规范处置等综合措施。同时,加强日常监测与政府防控政策的配合,是阻断疫情传播的关键。具体消毒技巧或驱虫方案,可参考农业农村部发布的《痒病防治技术规范》或相关畜牧兽医指南。